中国印刷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印刷设备的发展与变迁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变迁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从西方印刷设备传入中国开始,中国的印刷设备经历了引进、自制和创新发展的历程。特别是自 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的印刷、印刷设备和器材有了很大发展,目前中国印刷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印刷机械设备产值已经进入世界前四位。印刷设备从印前、印刷到印后加工设备品种基本齐全,大部分设备处于国际中档实用水平,部分产品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个较完整的印刷和印刷设备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主要表现在:
①印前制版实现了由“热排(铅排)”向“冷
排”的转变;由“模拟”向“模拟-数字”并逐
步向“全部数字化”转变。设备实现了由单机向
DTP并进一步向CTP的转变。
②印刷和设备实现了从传统的铅印为主到以现代
胶印为主的转变;最新的数字印刷及其设备也有
了很大发展。
③印刷设备水平实现了从低档到中高档、由单色
到多色的转变。
④印刷设备实现了从基本依靠进口到除部分高档
设备外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转变。
凸版印刷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1041~1048年,我国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1448年德国人谷登堡首创铅合金活字,并逐步实现了铅字排版、机械印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铅印技术,即最早的凸印技术。1807年英国人马礼逊在中国广州开始制作中文铅合金活字。一般认为,使用合金铅活字,采用机械印刷的铅印技术以此时间(1807年)作为传入我国的开始(《中华印刷通史》P433)。
柔印技术则是后来将铅版变成柔性的橡胶版和树脂版技术发展的结果,柔印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凸版印刷技术。
印前设备的发展与变迁
印前设备主要包括印刷信息采集及处理设备和制版设备。
印前图文信息采集及处理的发展,经历了文字和图形/图像分别处理到图文合一处理的过程。目前基本上采用图文合一处理技术。
印前制版技术经历了手工制版、机械制版、照相制版、电子分色制版、桌面出版系统和计算机直接制版的发展过程。电子分色制版前的4个阶段都是文字和图形/图像分别处理的阶段。而桌面出版系统和计算机直接制版的阶段是图文合一处理的阶段。